當前位置:首頁 > 詳細內容
流中行性醫感冒藥的防治
更新時間:2014-06-08
甲型 H1N1 流感(人類豬流感)肆虐,要避免受流感病毒感染,預防勝於治療。保持個人衞生,可減低吸入或接觸病毒的風險。此 外,提升體質亦有助抵抗病毒入侵。中醫根據發病季節及外感熱病的臨床特點,辨證甲型 H1N1 流感屬溫病之風溫、春溫、暑病及濕 溫範疇,因其一定範圍流行亦可稱時行感冒或溫疫,從而因應人、地、時制定防治療法。
本欄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獨家為本報撰寫,逢周四刊登。
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
預防流感的中藥方
粉葛根
I號方 適用於普通體質人士
15g 大青葉 9g
藿香/佩蘭 各9g 牛蒡子 6g
黃芩 9g 銀花 6g
紫蘇葉 6g 生甘草 6g 功效:解表祛濕,利咽清熱
II 號方 適用於偏氣虛,脾胃虛寒,易於感冒的病人 黃蓍 15g 生白朮 15g
藿香 9g 桔梗 3g
防風 6g 粉葛根 15g
銀花 9g 生甘草 6g
大青葉 9g 功效:扶正解表,祛風利咽
中藥煎服法
.加4碗冷水,先把藥浸30-50分鐘,然 後煎至一碗半 (水滾後約煎20分鐘,不宜 久煎),可分2次服用,每周服用2-3次。 .飯後約1小時服用,忌空肚服。 .服中藥時,請勿混合其他藥物服用。 .流感流行期間服用,兒童用2/3-1/3劑量
注意事項
.本處方只作預防甲型H1N1流感之用 途,需由註冊中醫師處方,如身體出現 發燒、發冷、咳嗽、腹痛、腹瀉、肌肉 疼痛等徵狀,請馬上到醫院求診。 .注意休息,適當運動,多吃蔬菜水 果。
曹克儉博士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
診斷流感的中醫理論
中醫理論認為「有諸於內,必現諸於外」。疾病的病理性質是 通過表現於外的徵狀來推斷的,即中醫之辨證。
人類感染甲型 H1N1 流感後的臨床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,有 發燒、咳嗽、疲勞、食慾不振等,還會出現腹瀉或嘔吐等徵狀。 病情可迅速惡化,突然高熱、肺炎,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呼吸衰 竭、多器官損傷,導致死亡。(來源:內地衞生部印發《人感染豬 流感診療方案》)
由於甲型 H1N1 流感臨床早期徵狀與流感類似,有發燒、咳 嗽、疲勞、食慾不振等,可見高熱、易於傳變,其邪有溫邪之 性;且有呼吸衰竭、多器官損傷,導致死亡的毒傷表現;故推斷 其感病邪有溫毒之性。外感腹瀉或嘔吐多由濕邪及穢濁之氣所 致,推斷可能具有濕濁之性。即甲型 H1N1 流感病邪性質初步判 斷為濕濁溫毒之邪。
流感的中醫預防
溫病和流感是因為外感癘疫之邪兼夾時令之氣,發病與肺胃 調節功能失常、氣候影響、體質因素有密切關係。發病與否與感 邪輕重及機體正氣強弱有關。感邪的途徑有三,即口、鼻、皮毛 而入。
中醫認為外感病最為重要的預防原則就是避其邪氣,故預防 流感所提倡的勤洗手、戴口罩與中醫之避邪氣由口、鼻而入的理 念是一致的;同時要固護肌膚,據寒溫而添減衣服,出汗後要擦 乾汗水,固胃表、閉腠理以防邪由皮膚而入。
外感病另一預防原則是提高正氣,保證生活質量是一重要養 正氣之法,即良好充足的睡眠、均衡的飲食、正常的消化、舒暢 的情致。藥物預防要從發病的因素邪、正兩方面入手。
中醫認為「正氣內存、邪不可干」,玉屏風散(黃芪、防風、
白朮)是中醫提高正氣預防流感常選方。高危人員或與確診流感 病人接觸之人根據病邪的溫毒濕濁性質,應加芳香化濕、健脾化 濕(如藿香、羌活、佩蘭、薏苡仁、茯苓、白朮等)和清熱解毒
(大青葉、銀花、連翹、黃芩等)之品以祛邪防病。 應用中藥預防同樣要注意兩方面問題,中醫認為「氣有餘則 是火」,過於補氣則易化火,陽氣盛體質要慎用;另外清熱解毒 藥物多為苦寒之品易傷脾胃,脾胃虛寒體質要慎用,非用不可之
時可選藥性較輕並同時用健脾之品以攻補兼施。
流感的中醫治療
本港 2003 年「沙士」爆發時,中醫也是以辨證施治這一治病 原則來應對。對於外感熱病的治療,中醫已有幾千年的臨床實 踐,並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、方法和理論。
中醫與西醫從不同角度看待和認識人體的生理、病理,以及 疾病的病因、病機。消滅病毒在治療病毒感染性疾病中有決定性 作用,但同時現代抗病毒藥物有其不確定性。
中醫治療流感是根據病情初、中階段;病情輕、重程度的不 同,進行辨證施治。着眼點不僅「抗病毒」,更在於「多環節、多 層次、多靶點」治療疾病,即中醫祛邪與調理的理念。辨證施治 還會因應不同人的體質、地理環境、時間的不同,而採用不同的 治療方法。
2003 年香港、廣州有腹瀉症狀的「沙士」病人明顯多於內地 其他地方,反映香港、廣州的「沙士」病人有濕性偏重的特點,其 治療方藥亦會有所改變,有別於西醫治療的方法。中醫強調流感 要及早治療,早期治療易於治愈,同時能控制病情向嚴重階段發 展。為進一步推廣醫學知識,港大中醫藥學院將於本月 23 日舉 辦《鼻咽癌電療化療後的中醫治療》健康講座,詳情請致電 25890439/25890498 查詢。
- 上壹篇:多名医学专家聚港探讨中医药防治沙士的成效
- 下壹篇:中医倡由饮食防流感